《武唐》推薦序 【呂旻晉】
-- 歷史觀察家 呂旻晉 --
一個偶然的機緣,高容向飛碟電台主持人彭瀞儀提起,對於我談劉邦與項羽的特殊史學角度深有所感,很像她創作《殘天闋》時的心境,所以很想更進一步了解我對於武則天的看法,透過瀞儀,我有幸能認識這位才華洋溢的奇女子。
原本以為高容是位男性作家,尤其是在「打打殺殺」的武俠小說裡,很容易讓人有這樣先入為主的想法,與其說高容顛覆了性別,不如說高容顛覆了武俠。華人世界對於武俠都有一些既定的看法,諸如:掉落懸崖拾得武功秘笈、由愛生恨的千年追殺、武林高手齊聚光明頂、寶劍未出鞘,便知誰勝誰負等等。「虛幻」的武俠在高容的筆下顯得更為「真實」,不在於作者創作時完全貼近歷史事實,而在於作者遊走於真實與虛幻間,讓自己手中的筆成為兩者的橋樑。英國文豪蕭伯納說:「歷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餘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是假的,其餘都是真的。」釋放虛幻的想像力,看到的,其實是更多的真相。高容做到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武唐》是高容的第二部武俠作品,與《殘天闋》不同的地方,在於《殘天闋》是純粹「架空世界」的創作,而《武唐》則是有「歷史場景」,一個像文學,一個像史學。就《武唐》而言,作者本身並無史學背景,但對於史料的判讀與掌握,讓人印象深刻。高容不但不受歷史事件的束縛,反而能在歷史事件的夾縫中,以自己獨特的連結,豐富的詞藻,帶領讀者走進她建構的大唐歷史與武則天的內心世界,兩者穿梭於權力、名份與愛情間,其衝突、妥協與角力,作者有著極為細膩獨到的描述。
《武唐》的故事情節不僅展現出讓人驚豔的想像力,也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實。透過作者的才情與筆力,以觀察者的角度,以武俠的筆觸,讓我們看到了故事中人物的迷人特質。《武唐》每一章的標題,皆選取自唐太宗李世民遺留後世的88首詩詞,我非常喜歡作者在「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這章,以小曌象徵初入宮的武才人與權力高峰的武曌,兩者的重疊,讓「與天爭命」的描述,顯著格外動人;在「弱齡逢運改·提劍郁匡時」這章,小曌與畫中武珝的相遇,更是多時空重疊,加上作者的旁白「……妳們一個有生命、一個有神魂,倘若以妳的神魂進駐她的身子,妳兩人便都完整了!……」、「……小曌感到無形中有兩股強大的力量在拉扯,一道力量把自己拖下地獄、另一道則把自己拉上天界,但她已分不清那一邊是光明,那一邊是黑暗……」,作者對武則天的了解,比史書更真實。
---------------------------------------------------------
《武唐》所關切的核心議題,其一是「天命」,其二是「逆天而行」或「與天爭命」,「逆天而行」指的當然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本名武珝,是大唐功臣武士彠的次女,貞觀十一年(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入宮,從唐太宗時的才人、武媚;唐高宗時的昭儀、皇后、天后;唐中宗時的皇太后、武曌;稱帝後的「聖神皇帝」。究竟,武則天何時開始她在李家的「逆行」?
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與武氏生下李弘,次年武氏拜為二品昭儀。永徽六年(655年),武昭儀恃寵而驕,在後宮放出無子失寵的王皇后找來巫師企圖用巫術將武昭儀詛咒而死的謠言。唐高宗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廢王皇后和蕭淑妃並囚禁,立武昭儀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武后逼迫唐高宗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罷官,趕出京師。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與宰相上官儀商議廢武后,上官儀被武后逮捕,入獄滅族。上元元年(674年),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並稱二聖。上元二年(675年),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李弘,不久,太子李弘被親生母武后毒殺於合璧宮。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李顯欲擺脫其母武后,試圖以韋后父親韋玄貞為宰相,武后立即廢唐中宗,另立唐睿宗李旦為帝,武后臨朝稱制。垂拱二年(686年),武后以肅貪為名,下令在洛陽城前放置銅匭,隨時接納人民告發文武百官,即使販夫走卒,武后都親自接見。告發之事如屬實,就破格拔擢告發人,獎賞其勇氣;告發之事如不實,亦不問罪。頓時,文武百官皆為魚肉鄉民的貪官污吏,遭武后一波波殘酷的清洗。至此,唐宗室及其親黨數百家與滿朝文武,被武后屠戮殆盡。除此之外,武后還深知如何衰敗唐宗室的基業,垂拱二年(686年)武后主動放棄安西四鎮。通天元年(696年)激起孫萬榮、李盡忠的叛亂,使契丹落入突厥手中。隨後,殺程務挺、棄王方翼,使東突厥復國,進而失去安北都護府。武后將唐太宗、唐高宗苦心經營的安北、安西都拱手讓人。
-------------------------------------------------
武則天在李家的「逆行」為大家所熟知,武則天如此大費周章改唐為周,所為何來?為什麼延襲的是周朝的國號,而且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周朝,在我們的印象裡,是「尊王攘夷」的周,是「制禮作樂」的周,這些「好」的價值怎麼會跟武則天有關?讓我們再換個角度想,唐朝不就是泛稱的「夷」嗎?武則天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親臨考場主持考試,避免賢能之士被阻擋於聯合公卿門閥的官僚體系之外。更為順暢的階級流動,不就是自秦漢以來,打破諸侯階級壟斷的公義精神嗎?武則天打擊的關隴集團,不就是自北周以來,撐起大唐一片天的公卿門閥嗎?公卿門閥與官僚體系建立的利益共同體,不就是佈滿朝廷的文武百官嗎?你說武則天囂張跋扈,我說武則天形單影隻。
武則天掛心的是人民,不是滿朝文武,即使武則天與滿朝文武在險惡的權力鬥爭中,也不殃及人民。皇帝嬪妃動輒千百,朝臣恥笑武則天為女性而無後宮,武則天於是開始迎男寵置面首。除了終生有夢的人,誰能始終擁有如此純真的少女情懷?朝臣於是撻伐她破壞中國千年來一夫一妻多妾的禮教,指其為殘忍、淫蕩的女人。武則天對朝臣極為殘酷,對人民卻非常仁慈,在其主政年間,編撰《兆人本業記》勸農,並減稅、減勞役。「武周」時期,社會安定、富裕;因重視文化教育,誕生了不少詩人、畫家、文學家、雕塑家,展現出文化和經濟的雙重奇蹟,史稱「武周之治」。「武周」,是個燦爛的年代,是誰讓它淹沒在唐代的紀年裡,只為武則天留下一個無字碑。高容以大唐史觀點在《武唐》書中,鉅細靡遺地描述武則天,我則刻意拉出一條「武周」的歷史軸線,希望讀者能因此了解歷史學的本質是多麼撲朔迷離。「武唐」或「武周」,一段流金歲月,一段坎坷歷程,是一個勇氣與愛情的故事。武則天,一個美麗的靈魂,走過美麗的人生,留下了美麗的傳奇。
歷史的長河永不止歇,不曾為歡愉駐足,也不曾為嘆息停留。當我們涉水而過,過不去的是曾經,過得去的才是永遠。智慧,讓傷痕成為藝術品;仇恨,讓傷痕主導著未來。縱觀歷史,偏見和誤解就像是煙霧繚繞,令人目光矇矓,如幻似真。若欠缺撥雲見日的精準眼色,就不免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瑰麗壯美的彼岸或許並不遠,只要我們能真確的認識歷史和眼前的世界,這也正是我希望帶給每一位讀者的,一份清澈透明的心意。
2015.03.15 呂旻晉 台北